发表在本周《柳叶刀》上的一篇评论称,诱导性低温在英国和美国使用不足。如果在临床事件的最初几个小时内使用,这种故意冷却身体的做法能够防止或避免永久性损伤。
Kees Polderman博士(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医学中心)首先引用了证据,这些证据表明,当体温从37°C降至32-35°C(轻度低温水平)时,缺血性损伤(血液供应减少)后的结果有所改善。虽然对脑损伤的积极影响已经显示得非常明显,但体温降低可能会对心脏和肾脏以及其他器官的损伤产生积极影响。这种做法已经被用于治疗心脏病和中风。
“低温在神经危重症护理中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治疗方法;因此,在重症监护室内外护理神经损伤患者的医生,很可能会更频繁地遇到温度管理的问题,”波尔德曼说。
降低体温的过程有三个阶段。诱导首先将身体冷却到特定的温度——通常是通过高效安全的冷液体(4℃)输注方法。第二阶段涉及维护,如果诱导低温治疗创伤性脑损伤,维护可以持续几天。第三阶段,复温,必须缓慢且可控。心脏骤停患者的心率通常约为每小时0.2至0.5°C,创伤性b型雨伤患者的心率甚至更慢。对动物的研究表明,快速复温会导致不利的结果,而缓慢复温会保持降温的益处。
综述讨论了低温伤害防护能力的几个生理原因。由于较低的温度会降低血脑屏障(保护大脑免受血液中化学物质伤害的膜)的渗透性,脑损伤患者可以限制外伤或血管堵塞造成的损害。诱导性低温还可以限制小血块或血栓的形成速度,血栓可能发生在脑损伤后。此外,较低的体温会抑制免疫反应,防止受伤后可能损害大脑或其他器官的炎症反应。预防发热也被视为一种实际用途,因为发热会进一步伤害脑损伤患者。
“使用轻度低温似乎是治疗神经损伤的一个重大突破……还需要研究确定最佳冷却深度和持续时间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,发烧对受伤的大脑有害,大多数神经损伤患者在受伤后至少72小时内保持正常体温似乎是合理的,这些患者的意识下降,特别是那些明显接受低温治疗的患者。低温疗法在许多国家仍未得到广泛应用,尤其是在美国,以及在较小程度上在英国和德国;因此,应用现有的证据和制定实施策略应该是一个优先事项,”波尔德曼总结道。
诱导性低温和发热控制用于预防和治疗神经损伤
K H Polderman
柳叶刀
(2008)。371
[9628]:p . 1955。
单击此处查看期刊网站
作者:彼得·克罗斯塔